在 iPhone 7 配備 IP67 級防水之后,據(jù)《韓國先驅(qū)報》獨家報道稱,今年的 iPhone 8 將會配備更高級別的 IP68 防水,泡在1.5米深的水下 30 分鐘后也能正常使用。隨著三星和蘋果的跟進,防水好像成為了新潮流。 iPhone 7 是首款支持防水的 iPhone 以前帶防水功能的手機都是針對特別需要的用戶定制的,往往除了防水之外,還會和防塵、防震等功能一起打包,設(shè)計上就跟普通的手機不一樣,都是用一圈厚厚的防震材料把手機的中框包裹住,然后密封起插口,以做到三防。 針對戶外人群和驢友的防水、防塵、防震手機 摩托羅拉的 Defy ME525(在國內(nèi)被也被稱為“戴妃”)可能是第一款熱銷的主流防水手機,它在外形上沒有過分突出“防水”,而是帶著摩托羅拉特色的硬朗風(fēng)格。之后的索尼 Xperia Z 讓防水這一功能被更多人了解,網(wǎng)上還開出了各種玩法,比如煮火鍋、在水下拍照等。 危險行為,請勿嘗試 隨著技術(shù)的升級和成本的降低,越來越多的手機開始在不影響外觀整體設(shè)計的前提下標配防水功能。比如三星的 Galaxy S7,在支持IP68級防塵防水的同時,還能在設(shè)計上如此出色,不僅輕薄、還配備雙曲面屏。 手機防水靠的就是密封,一般來說有這三種方式: 一、防水膠條與密封圈 在機身的拼接處采用防水膠條或密封圈,以阻止液體的進入。 三星 S7 后蓋上貼了一圈密封膠 二、防水膠塞 利用防水塞堵住SIM、USB、TF卡插槽這些插孔,讓手機下水后在水壓的影響下也不會讓液體突破防水塞的防線。 索尼 Xperia Z 用防水膠塞來保護 SIM 卡槽 三、納米涂層/薄膜濾材 為了讓接口和插孔能裸露、更方便使用,所以在插孔上涂上納米防水涂層或采用透氣不透水的薄膜濾材,將耳機孔/USB孔對機器內(nèi)部分倉隔開,比如 iPhone 7 和三星 S7。 iPhone 7 為裸露的接口做了很多處理 日本人民由于有泡澡/溫泉文化,所以對手機有防水的需求,在日本銷售的本土品牌都會帶有防水功能,這已經(jīng)成為了標配。到后來的索尼旗艦 Z 系列將防水這一功能從日本推廣到了全球。 索尼 Xperia 讓人們知道原來防水手機也可以如此精致 防水雖然不是時時有用,但意外進水往往難以避免,也許是吃飯手機掉湯里、上廁所掉馬桶里、甚至是泡腳掉盆里,這時防水能給手機第二次甚至第 N 次生命,也上水下拍照成為了可能。將來防水功能可能會成為手機的標配,但目前來說,防水功能卻難以像指紋識別那樣在國產(chǎn)手機中推廣開來。原因很簡單——貴。 防水功能對手機的內(nèi)部設(shè)計和做工要求極高,原件要定制,所有透氣的地方都要做防水處理。這種高要求帶來的高成本是目前還未從價格戰(zhàn)之中抽身的國內(nèi)廠商難以承受的。何況防水并不是大多數(shù)人的剛需,它只是一個錦上添花的功能而已。此外,由于防水也不是百利而無一害的,它需要手機氣密性極好,以此導(dǎo)致大多數(shù)防水手機的揚聲器效果較差、聲音較小。 防水功能雖好,但也不能保證手機就不會進水報廢,手機內(nèi)部的進水標一旦檢測到進水,售后是不給保修的。而且防水手機不防海水也不防蒸汽,大家也不要仗著手機能防水就“肆無忌憚”地顯擺,它畢竟只是一個保護性的功能,真要專業(yè)水下作業(yè),還是得靠防水護具。 |